夏季是各种病虫害的危害高峰期, 而温度升高也给苗木打药带来了不便,同时也极易发生药害。在夏季,怎样打药才能既避免药害,又能提高药效,从而达到打一遍顶两遍的效果呢?
01
根据温度确定打药时间 无论是植物还是昆虫或病菌,20~30℃,尤其是25℃,是其最合适的活动温度。此时打药,对处于活跃期的病虫草会更有效,对作物更安全。 ① 夏天高温季节,打药时间应该在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4点以后。 ② 春秋凉爽季节,应该选择在上午10点以后下午2点之前。 ③ 冬春季的大棚,最好选择晴暖天气的上午打药。 02根据湿度确定打药时间 从喷头喷出来的药液沉积在靶标上之后,需要展开形成均匀的药膜,才能最大幅度的覆盖在靶标表面上,进而“掩杀”靶标上的病虫害。药液从沉积到展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其中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大。空气湿度小,药滴里的水分会快速蒸发到空气中,甚至等不到药液铺展在空气湿度过大,沉积在植株表面上的药液,尤其是大雾滴就很容易凝聚成更大的液滴,并二次受重力影响植株下部沉积,也会产生药害。
因此,一天中的打药时间需要遵循两个原则:
■ 一是空气湿度略显干燥; ■ 二是打药后药液在日落前能够在靶标表面形成干涸的药膜。 03打药常见的三大错觉 错觉1 :仅仅按稀释倍数,确定每桶水中的药剂数量。大多数人习惯于按稀释倍数计算每桶水中兑多少药剂,其实这并不太靠谱。之所以要控制和计算药箱中添加多少药剂,是因为要计算好单位面积中的植株,需要多大剂量的药剂,以保证良好的药效,以及对植物对环境的安全。 特别提醒:按稀释倍数在每桶水中添加多少药剂以后,还要计算每亩地需要几桶水、喷洒行进速度等细节。 目前,受劳动力的制约,很多人往往是往药液箱中加量兑药,快步喷洒,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。最合理的举措是选择喷雾性能更好的器械,或者按产品说明书兑药,仔细喷洒。
错觉2 :喷头距离靶标越近,药效会越好。
药液从喷头喷出以后,一边和空气对撞而破裂成更小的液滴,一边前冲,一路跌跌撞撞的结果是雾滴越来越小。也就是说,在一定距离范围内,离喷头越远,雾滴越小,而小雾滴更容易沉积和铺展在靶标上。所以,并不是说喷头紧贴着植株药效就会更好。一般来说,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喷头要和靶标保持在30~50公分的距离,机动喷雾机则要保持在1米左右的距离,根据喷雾器及其喷头的性能,摆动喷头让药雾飘落在靶标上,药效会更好。 错觉3 :雾滴越细小,就一定会有更好的药效。雾滴并非越小越好,雾滴大小和其能否更好的分布、沉积和铺展在靶标上有关。如果雾滴过于细小,就会漂浮在空气中,而难以沉积在靶标上,这肯定会造成浪费;如果雾滴太大,滚落在地面上的药液也会增加,一样是浪费。 因此,要根据防治对象及其所处的空间环境,选择合适的喷雾器械和喷头:在相对密闭的棚室中防治病害和白粉虱、蚜虫等微小的害虫时可以选择烟雾机;在露地防治这些病虫害的时候就得选择雾滴大一些的器械和喷头。 联系我们⊙ 求职专线:0551-65732628-865⊙ 简历投递邮箱:hr@zhstyl.com ⊙ 联系人:18656051520(刘女士) ⊙ 公司网址: ⊙ 公司地址:合肥市高新区深港城7栋6层 |
(编辑:admin) |